地區(qū): | 臨桂區(qū) |
分類: | 政府機構(gòu) > 人民政府 |
標簽: | 桂林市,政務服務 |
網(wǎng)址: | 進入網(wǎng)上辦事大廳 |
工作時間: | 每周一至周五上午9:00-12:00,下午13:00-17:00,法定節(jié)假日休息。 |
電話: | (0773)12345,0773-2848507 |
地址: | 廣西壯族自治區(qū)桂林市臨桂區(qū)西城中路69號 |
英文網(wǎng)址: | Access to the website |
桂林是山水甲天下的國際旅游名城、底蘊深厚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、宜居宜養(yǎng)的生態(tài)山水名城。桂林市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(qū)東北部,轄秀峰、疊彩、象山、七星、雁山、臨桂6個區(qū),陽朔、靈川、全州、興安、永福、灌陽、龍勝、資源、平樂、恭城10個縣(自治縣)及荔浦市,設有桂林國家高新技術(shù)開發(fā)區(qū)、桂林經(jīng)濟技術(shù)開發(fā)區(qū)、粵桂黔高鐵經(jīng)濟帶合作試驗區(qū)(桂林)廣西園等派出機構(gòu)??偯娣e2.78萬平方公里,其中,主城區(qū)面積140平方公里;桂林市轄區(qū)縣下轄13個街道辦事處、88個鎮(zhèn)、46個鄉(xiāng)(其中有15個民族鄉(xiāng)),257個(社區(qū))居民委員會、1653個村民委員會。全市總?cè)丝?40萬人,其中城鎮(zhèn)人口191萬人,市區(qū)人口135萬人。
桂林市位于南嶺山系西南部,地處湘桂走廊南端,廣西壯族自治區(qū)東北部,地處東經(jīng)109°36'50″—111°29'30″,北緯24°15'23″—26°23'30″,境域南北長236公里、東西寬189公里。北部及東北部與湖南省交界,東南部與廣西壯族自治區(qū)賀州市接壤,南部與廣西壯族自治區(qū)梧州市及來賓市毗鄰,西部及西南部與廣西壯族自治區(qū)柳州市相接,總面積2.78萬平方公里,占廣西壯族自治區(qū)總面積的11.74%。
桂林歷史悠久。據(jù)市區(qū)寶積巖和甑皮巖洞穴發(fā)現(xiàn)的遺物考證,距今約一萬年前,桂林就有人類祖先活動。夏、商、周時期,桂林是“百越”人的居住地。公元前214年秦始皇開鑿靈渠,溝通湘、漓二水后,桂林便成為“南連海域,北達中原”的重鎮(zhèn)?!肮鹆帧敝?,始于秦代,秦始皇置桂林、象、南海三郡,桂林郡因當?shù)厥a(chǎn)玉桂而成名,這是“桂林”名稱的最早起源,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。西漢元鼎六年(公元前111年),在今桂林設始安縣,隸屬荊州零陵郡。東漢時改屬始安侯國。三國時先屬蜀,后歸吳。甘露元年(265年),置始安郡始安縣,郡縣治所都在今之桂林。隋唐時屬嶺南桂州總管府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,李靖修城于獨秀峰南,貞觀八年(634年)改名臨桂縣,屬桂州始安郡,光化三年(900年)始,屬靜江節(jié)度。五代十國時先后屬楚和南漢的桂州。宋時,前屬廣南西路桂州,后屬靜江府。元時屬廣西行中書省靜江路。明清時均屬廣西省桂林府。民國時屬廣西省,1914年改名桂林縣,1940年始設桂林市,1944年11月至1945年7月28日,為日寇占領,光復后仍為廣西省轄市,民國歷史上長期為廣西省會。
1949年11月22日桂林解放,為廣西省轄市,1958年改稱廣西壯族自治區(qū)桂林市,轄桂林城區(qū)和郊區(qū)。1981年7月、1983年10月陽朔縣、臨桂縣分別劃歸桂林市管轄,1996年12月26日經(jīng)國務院批準,桂林實施部分區(qū)劃調(diào)整,將郊區(qū)更名為雁山區(qū),1998年9月8日經(jīng)國務院批準,桂林市和桂林地區(qū)合并,組建新的桂林市,轄秀峰、疊彩、象山、七星、雁山5個區(qū),陽朔、靈川、臨桂、全州、興安、永福、灌陽、龍勝、資源、平樂、荔浦、恭城12個縣(自治縣)。
2013年1月18日,國務院批復同意撤銷臨桂縣,設立桂林市臨桂區(qū)。
2018年7月,國務院同意,民政部批復,撤銷荔浦縣,設立荔浦市(縣級)。
2024年,桂林市轄秀峰區(qū)、疊彩區(qū)、象山區(qū)、七星區(qū)、雁山區(qū)、臨桂區(qū)、陽朔縣、靈川縣、全州縣、興安縣、永??h、灌陽縣、龍勝各族自治縣、資源縣、平樂縣、恭城瑤族自治縣、荔浦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