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區(qū): | 融水縣 |
分類: | 政府機構(gòu) > 人民政府 |
標(biāo)簽: | 融水縣,政務(wù)服務(wù) |
網(wǎng)址: | 進入網(wǎng)上辦事大廳 |
工作時間: | 周一至周五 ?8:00—12:00、15:00—18:00(法定節(jié)假日除外), |
電話: | (0772)5122826 |
地址: | 廣西壯族自治區(qū)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拱城街17號 |
融水苗族自治縣,隸屬于廣西壯族自治區(qū)柳州市,位于自治區(qū)北部,云貴高原苗嶺山地向東延伸部分。融水東臨融安縣,南連柳城縣,西與環(huán)江縣、西南與羅城仫佬族自治縣接壤,北靠貴州省從江縣??h境地勢中部高四周低,中西部和西南部為中山地區(qū),東南部和東北部為低山地區(qū),南端為丘陵巖溶區(qū)??h城融水鎮(zhèn)位于東經(jīng)109°14′,北緯25度°04′,距自治區(qū)首府南寧市380公里,面積4638平方公里,人口52.43萬人,?少數(shù)民族人口占76.19%,其中苗族人口22.89萬人。
主要旅游景點有雙龍溝、老君洞、龍女溝、夢嗚苗寨、雨卜苗寨、田塘瑤寨等景區(qū))。地方特產(chǎn)主要有融水香鴨、融水糯米柚、融水靈芝、融水紫黑香糯、大苗山紅茶、融水田鯉等6個產(chǎn)品獲國家農(nóng)產(chǎn)品地理標(biāo)志登記。靈芝、紫糯、香豬、香鴨、鳳花雞、糯米柚、禾花鯉、茶葉等8個產(chǎn)品入選國家生態(tài)原產(chǎn)地保護產(chǎn)品。
融水苗族自治縣轄7個鎮(zhèn):融水鎮(zhèn)、和睦鎮(zhèn)、三防鎮(zhèn)、懷寶鎮(zhèn)、大浪鎮(zhèn)、洞頭鎮(zhèn)、永樂鎮(zhèn);13個鄉(xiāng)(含2個民族鄉(xiāng)):大年鄉(xiāng)、良寨鄉(xiāng)、拱洞鄉(xiāng)、紅水鄉(xiāng)、白云鄉(xiāng)、同練瑤族鄉(xiāng)、汪洞鄉(xiāng)、桿洞鄉(xiāng)、滾貝侗族鄉(xiāng)、香粉鄉(xiāng)、四榮鄉(xiāng)、安太鄉(xiāng)、安陲鄉(xiāng)。
融水縣境古為百越地。
秦屬桂林郡。
漢元鼎六年(公元前111年)為潭中縣地,屬郁林郡。
南齊建元三年(公元481年)置齊熙縣,兼置齊熙郡,郡縣治所均在今融水鎮(zhèn)。
南梁大同元年(公元535年)在今縣城水東置東寧州。
隋初撤銷齊熙郡。文帝開皇十八年(公元598年)東寧州改為融州,齊熙縣改為義熙縣。煬帝大業(yè)二年(公元606年)撤融州,將義熙縣并入始安郡。
唐武德四年(621年)復(fù)設(shè)融州,轄義熙、武陽、黃水、安修四縣。武德六年(623年),改義熙縣為融水縣(此為融水得名之始)。天寶元年(742年)改融水縣為融水郡,乾元元年(758年)復(fù)為融州。
五代時期仍設(shè)融州,轄融水縣。
宋至道三年(997年)為融州融水郡,崇寧初置清遠軍節(jié)度。大觀元年(1107年)為黔南路帥府;大觀三年(1110年)為下都督府。
元朝置安撫司。至元十六年(1279年)置融州路總管府。二十二年(1285年)降為散州。
明洪武二年(1369年)撤融水縣并入融州。十年(1377年),降州為縣(稱融縣),屬柳州府。
清朝,融縣名稱不變,屬柳州府。
民國時期,仍稱融縣,先后隸屬柳州府(1912年);柳江道(1913年)、柳江區(qū)行政督察委員會(1926年)、柳州民團區(qū)(1930年)、柳州行政監(jiān)督區(qū)(1934年)、第四行政區(qū)(1940年)、第二行政區(qū)(1942年)、第十五行政區(qū)(1949年)。
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:1949年至1952年7月融縣屬柳州專區(qū)。1951年7月,融縣人民政府從融水鎮(zhèn)遷至長安鎮(zhèn)。1952年9月成立融安縣。
1952年11月,以原融縣中區(qū)為主,從羅城縣劃出今中寨、桿洞、三防、汪洞、滾貝;從三江縣劃出今大浪、白云、紅水、拱洞,成立大苗山苗族自治區(qū)(縣級),屬宜山專區(qū)。1953年從貴州從江縣劃出大年鄉(xiāng)、安里鄉(xiāng)和融安縣的和睦、永樂鄉(xiāng)歸屬大苗山苗族自治區(qū)。
1955年改稱大苗山苗族自治縣,屬宜山專區(qū)。(1958年后屬柳州地區(qū)。)
1965年改稱融水苗族自治縣(屬柳州地區(qū))。
2002年11月,融水苗族自治縣劃歸柳州市管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