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喀則市人民政府(網(wǎng)上辦事大廳)
(一)地名 日喀則史稱“藏”,在遠古時期,就有藏族先民在這片富饒的土地上繁衍生息。故事,日喀則叫“年曲賣”或“年麥”,是一個偏僻荒涼之處。后來,逐步有人類居住,人口也不斷增加,有一些佛教高僧到此...
機構信息
地區(qū): 桑珠孜區(qū)
分類: 政府機構 > 人民政府
網(wǎng)址: 進入網(wǎng)上辦事大廳
工作時間: 周一至周五 上午8:30-11:30--下午13:30-17:00
電話: 0892-8822335,8821709
地址: 西藏自治區(qū)日喀則地區(qū)日喀則市山東北路4號
詳細介紹

 (一)地名

 日喀則史稱“藏”,在遠古時期,就有藏族先民在這片富饒的土地上繁衍生息。故事,日喀則叫“年曲賣”或“年麥”,是一個偏僻荒涼之處。后來,逐步有人類居住,人口也不斷增加,有一些佛教高僧到此傳教。公元7世紀,松贊干布建立了統(tǒng)一的吐蕃政權后,為了加強其奴隸主統(tǒng)治,按照地理自然分布狀況,把所轄中部地域分為“衛(wèi)、藏”兩大部分,以日喀則為中心,把東西部地區(qū)分為“耶如”(今年楚河一帶)和“如拉”(今雅魯藏布江上游沿岸);以崗巴拉山為界,西至岡底斯山(現(xiàn)阿里一部分)。因日喀則地處雅魯藏布江上游“藏”地帶,于是早期日喀則也叫“藏”。

 公元1620年,嘎瑪?shù)ゅ耐暑I大軍進攻衛(wèi)地(今拉薩和山南),推翻了帕木竹巴政權,建立了第巴“藏巴汗”地方政權。把日喀則叫作“谿卡·桑珠孜”,意為“最好的莊園”。從此,“谿卡·桑珠孜”簡稱為谿卡孜,漢語音譯為日喀則。

 (二)位置

 日喀則市位于西藏自治區(qū)西南部,北緯27°13′~31°49′,東經(jīng)80°01′~90°20′。南與尼泊爾、不丹、印度三國接壤,西銜阿里,背靠那曲,東臨拉薩、山南。全市東西長約800公里,南北長約220公里,國土面積18.2萬平方公里,約占西藏自治區(qū)土地總面積的4.2%,邊境線長1753公里。國道318、219,省道203、304貫穿全境。

 (三)地貌

 日喀則地處喜馬拉雅山系中段與岡底斯念青唐古拉山系中段之間,南北地勢較高,其間為藏南高原和雅魯藏布江流域。地形復雜多樣,基本上由高山、寬谷和湖盆組成,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。橫亙?nèi)衬喜康南柴R拉雅山脈是世界上最年輕最高大的山系,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,高峰林立,萬山叢生。全市8000米以上的高峰有5座,即珠穆朗瑪峰、洛子峰、馬卡魯峰、卓奧友峰、希夏邦馬峰。其中位于日喀則與尼泊爾邊界上的珠穆朗瑪峰是世界第一高峰,海拔8844.43米,雄居世界之巔,昂首天外,俯視群山。海拔7000米以上的山峰14座。這些山峰綿延逶迤,終年積雪,冰川懸垂,神秘莫測。除喜馬拉雅山脈外,日喀則地區(qū)境內(nèi)還有卡如拉、加措拉、馬拉、仲拉、拉吉、馬熱拉等眾多高山雄峙其間,山勢陡峭,峰巒疊嶂,溝壑縱橫,谷底幽深。

 (四)河流

 日喀則市境內(nèi)有大小河流100余條,除少數(shù)內(nèi)流河外均屬印度洋水系。河流水源主要靠地下水和冰雪融水補給,水溫偏低、含沙量小、水質(zhì)好、徑流季節(jié)分配不均、年際變化小。主要分為三大水系:北部的內(nèi)流河水系、中部的雅魯藏布江水系和南部的朋曲水系。主要河流有:雅魯藏布江自西向東流經(jīng)仲巴、薩嘎、吉隆、昂仁、拉孜、薩迦、謝通門、桑珠孜區(qū)、南木林、仁布等10個縣市,在市境內(nèi)長度為700公里,流域面積10萬多平方公里。多雄藏布河位于雅魯藏布江左岸,起源于岡底斯山,主流由西向東流經(jīng)仲巴、昂仁,至拉孜的彭措林附近匯入雅魯藏布江,全長302公里,流域面積19697平方公里。年楚河是雅魯藏布江中上游的第二支流,每年流入雅魯藏布江的水量約為8. 7億立方米。向北流經(jīng)康馬、江孜、白朗,到桑珠孜區(qū)附近匯入雅魯藏布江,呈東南—西北流向,全長217公里,流域面積41130平方公里。仲曲河發(fā)源于薩迦縣東南的長烏山,從東向西流經(jīng)薩迦,流至拉孜縣拉孜鎮(zhèn)匯入雅魯藏布江。全長120多公里,流域面積32240平方米。朋曲河發(fā)源于聶拉木縣希夏邦馬峰北坡的野博康加勒冰川,全長376公里,由西到南流經(jīng)聶拉木、定日、定結三縣,流域面積25307平方公里。波曲河發(fā)源于聶拉木縣波絨鄉(xiāng),全長445公里,流域面積30260平方公里。經(jīng)聶拉木縣城到樟木鎮(zhèn)流經(jīng)尼泊爾王國后匯人印度洋,為聶拉木縣的主要河流。湘曲河發(fā)源于岡底斯山脈東段河谷地段,是南木林縣境內(nèi)的主要河流,長約110公里。日喀則市境內(nèi)有大小湖泊70多處,主要分布在喜馬拉雅山脈的北坡(南部湖泊)和岡底斯山脈的北坡(北部湖泊), 以西部的仲巴縣、昂仁縣內(nèi)分布最多,儲水量達64 億立方米。面積大于200平方公里的有4個,分別是塔若湖、佩枯錯湖、扎布耶湖、許如湖。這些湖泊多為內(nèi)陸湖,大多是咸水湖或鹽湖,湖水含鹽、鈣、鈉等礦物質(zhì)成分,不宜飲用和灌溉。長藏冰川湖,海拔6116米,被列為世界“懸湖”之最。

 (五)氣候

 日喀則市主要分為3個氣候區(qū),其中喜馬拉雅山脈以南為高原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(qū),井岡山脈以北為高原亞寒帶季風氣候區(qū),兩條山脈之間區(qū)域為高原溫帶半干旱季風氣候區(qū)。日喀則市基本沒有夏季,除喜馬拉雅山南麓外,均為長冬無夏、春秋相連類型區(qū)。海拔在500米以上的高寒山區(qū)屬“全年皆冬”類型區(qū);海拔4500米以下的主要農(nóng)區(qū)和半農(nóng)半牧區(qū),年平均氣溫為0℃~6. 6℃, 最熱月(6、7月)平均氣溫為12. 1℃, 最冷月(1月)平均氣溫為-5.1℃,極端最高氣溫為29.0℃,極端最低氣溫為-46. 4℃, 年平均降水量在270. 5毫米~645. 3毫米之間,年日照時數(shù)為2582. 0小時~3354. 5小時,年輻射總量為7796. 2兆焦耳/平方米,基本能滿足喜涼作物的需求。

 (六)災害

 據(jù)歷史資料統(tǒng)計:從1936年至2010年,74年共發(fā)生旱災12次平均6. 16年一遇;從1824年至2010年,186年共發(fā)生雪災36次,平均5. 16年一遇;從1817年至2010年,193年共發(fā)生洪災42次,出現(xiàn)洪澇的頻率為30%左右;約3年一次。從1807年至2010年,203年共發(fā)生雪災32次,平均6. 34年一遇;從1971年至2010年,39年共發(fā)生雹災11次,平均3. 54年一遇,近年由于人工防雹措施的實施,冰雹危害有較大的減輕。

 1998年6月中旬,日喀則地區(qū)連續(xù)10 余天的持續(xù)強降水過程引發(fā)泥石流災,使全地區(qū)12個縣(市)102個鄉(xiāng)(鎮(zhèn))7085 戶35345人受災,成災85個鄉(xiāng)6121戶31117人。

 2015年4月25日 14時11分,尼泊爾發(fā)生8. 1級地震,地震震級高、烈度強、范圍廣、損失重,全市18個縣(區(qū))受到波及,13個縣(區(qū))受災嚴重,其中聶拉木、吉隆、定日3縣災情最重。地震共造成27人死亡、3人失蹤、860人受傷,4. 2萬戶房屋受損,近30萬人不同程度受災,各項基礎設施嚴重損毀,直接經(jīng)濟損失341. 24 億元,間接經(jīng)濟損失471. 17億元。

領導信息:

市長:劉虎山

劉虎山,男,漢族,1967年7月出生,湖南湘潭人,1987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(chǎn)黨,1987年7月參加工作,在職研究生學歷?,F(xiàn)任西藏自治區(qū)日喀則市委副書記、市政府市長。

馬金棟:常務副市長


務宏:常務副市長


巴桑:常務副市長


尼瑪普赤:副市長


張云寶:副市長


馮小義:副市長


余斌:副市長


尼瑪次仁:副市長


李仁新:副市長


赤列朗杰:副市長


索那塔杰:副市長


馮洪波:秘書長


機構地圖
辦事大廳
辦事機構
相關資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