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部服務分類
河池市(壯文:Seix Hozciz),隸屬于廣西壯族自治區(qū),地處廣西北邊陲、云貴高原南麓,大西南通向沿海港的重要通道,東連柳州,南界南寧,西接百色市,北鄰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,介于東經106°34′~109°09′、北緯23°41′~25°37′之間。東西長228公里,南北寬260公里,全市土地面積3.35萬平方公里,主要為山區(qū),較大的河流有紅水河。
河池是廣西實施西部大開發(fā)的重點區(qū)域。河池市區(qū)面積3.35平方公里,是以壯族為主的多民族聚居城市。2019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433.80萬人,比上年末增加0.85萬人,其中城鎮(zhèn)戶籍人口100.39萬人,占總人口比重(戶籍人口城鎮(zhèn)化率)為23.14%,比上年末提高0.11個百分點。全市常住人口356.36萬人,比上年末增加1.79萬人,其中城鎮(zhèn)常住人口138.09萬人,占常住人口比重(常住人口城鎮(zhèn)化率)38.75%,比上年末提高0.57個百分點。全年人口出生率為13.43‰;人口死亡率為6.71‰;自然增長率為6.72‰。全年城鎮(zhèn)新增就業(yè)1.40萬人,比上年減少0.26萬人。年末城鎮(zhèn)登記失業(yè)率2.35%,比上年降低0.02個百分點。
河池素有“六鄉(xiāng)之譽”,是中國有色金屬之鄉(xiāng)、中國水電之鄉(xiāng)、世界長壽之鄉(xiāng)、世界銅鼓之鄉(xiāng)、歌仙劉三姐故鄉(xiāng)、紅七軍和韋拔群故鄉(xiāng)。
河池市地處廣西西北部、云貴高原南緣,是祖國西南腹地走向珠三角、走向東盟的咽喉要塞。河池先秦屬百越之地;秦屬桂林郡、黔中郡;漢屬郁林郡,牂牁郡;隋屬始安郡;宋朝設“慶遠府”,是河池建制“府”之始;元朝設“慶遠南丹溪洞軍民安撫司”;明清屬“慶遠府、思恩府和柳州府”;民國屬“慶遠、武鳴、百色行政督察區(qū)”;l965年8月1日,設立河池地區(qū),2002年6月18日,設立地級河池市。
河池的基本情況可以用“五區(qū)五鄉(xiāng)”來概括。
“五區(qū)”:一是著名的革命老區(qū),是廣西農民運動的發(fā)祥地、百色起義的策源地、右江革命根據地的腹地,是紅七軍和韋拔群烈士的故鄉(xiāng),成長了韋國清上將等7位共和國開國將軍。二是少數(shù)民族地區(qū),境內世居民族8個,少數(shù)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85.3%。三是典型的大石山區(qū)和石漠化地區(qū),石山地區(qū)占總面積的65%,耕地僅占11%,石漠化地區(qū)占25%,占全廣西石漠化面積的35%以上。四是貧困地區(qū),“十二五”末,全市尚有684個貧困村,69.1萬貧困人口,為廣西最多。五是水庫移民區(qū),境內有龍灘、巖灘等庫區(qū),庫區(qū)移民40.3萬人。
“五鄉(xiāng)”:一是世界長壽之鄉(xiāng),全市健在的百歲以上老人838名,其中110歲以上老人28名,每10萬人就有19.7名百歲以上老人,成為中國首個地級世界長壽市。二是劉三姐故鄉(xiāng),宜州區(qū)下枧村是壯族歌仙劉三姐的故鄉(xiāng),“如今廣西成歌海,都是三姐親口傳”已成為傳世佳話。三是世界銅鼓之鄉(xiāng),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民間傳世銅鼓分布最為密集的地區(qū)。四是中國有色金屬之鄉(xiāng),全市已探明的10種有色金屬儲存量961萬噸,價值人民幣7000億元。銦儲量名列世界第一,錫儲量占全國三分之一,是中國的“錫都”。五是著名水電之鄉(xiāng),珠江40%以上水量流經河池,水電儲量占廣西總儲量的60%以上,現(xiàn)有裝機容量達850萬千瓦,是華南的能源中心之一,西部大開發(fā)的標志性工程—龍灘水電站就在我市天峨縣境內。
領導信息
市長 :王軍
副市長 :韋朝暉
陸海生
杜際鵬
彭強
韋祖林
陳繼勇
李鳳云
陸景宇
李文博
秘書長 :陳斌
咨詢電話:0778-2108881(辦公室事務聯(lián)絡方式) 傳真:0778-2108780
辦公地址:河池市金城江區(qū)富華路21號 ; 郵編:547000
官方網址:點擊進入網上辦事大廳
工作時間:自動語音:7天×24小時; 人工服務:工作日8:30-12:00,14:00-17:30
咨詢電話:0778-3112366
辦公地址:河池市宜州區(qū)慶遠鎮(zhèn)馮京路26號
官方網址:點擊進入網上辦事大廳
工作時間:人工服務:工作日9:00-12:00,14:00-17:00
咨詢電話:0778-2259761
辦公地址:廣西河池市金城江區(qū)翠竹路60號 ;郵編:547001
官方網址:點擊進入網上辦事大廳
工作時間:人工服務:? 工作日9:00-12:00, 14:00-17:00
3202人圍觀過
1018人圍觀過
1684人圍觀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