催眠術分為催眠他人和自我催眠。催眠他人是利用自己的精神、意 志、思想和一定的行為,影響控制他人的精神思想,進而影響支配他人的 身體甚至行為。自我催眠類似于自我精神引導和自我身體導引。
催眠術源自古代的巫術,具有麻醉作用,能讓被催眠者意識恍惚,身 心被動放松,似睡非睡,識別能力、反應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下降,注意 范圍變得狹窄,幻覺增強。它會引起被催眠者自主判斷、自主意愿行動減 弱或喪失,感覺、知覺發(fā)生歪曲或喪失,被催眠者遵從催眠師的暗示或指 示,并做出反應。催眠的深度因個體的催眠感受性、催眠師的權威與技巧、 外部環(huán)境氛圍等差異而不同。催眠暗示所產(chǎn)生的效應可延續(xù)到被催眠者覺 醒后的活動中。
在中國,“催眠術”的歷史極其久遠,在《黃帝內經(jīng)》中也有提及。 古代的“祝由術”,宗教中的一些儀式,如“跳大神”等都含有催眠的成分。 由于催眠術長期以來被宗教神職人員所掌握,又被一些江湖術士所利用, 故而聲譽受損。
心理暗示在人類的生活中具有很大作用。人在清醒狀態(tài)下時,暗示也 有作用,只是較弱。在催眠狀態(tài)下,暗示的內容進入潛意識,因而具有更 強大而持久的影響力。催眠狀態(tài)下的暗示,不僅能改變身體的感覺、意識 和行為,而且還會影響內臟器官的功能。
腦科學研究證明,大腦前額葉不僅與意識和思維等心理活動有關,而 且與調節(jié)內臟器官活動的下丘腦之間也存在著緊密的纖維聯(lián)系?;谶@種 物質結構上的聯(lián)系,人類能主動利用意識和意象來調制內臟生理功能。潛 意識對調控制人體的呼吸、消化、血液循環(huán)、免疫反應、物質代謝以及各 種反射和反應均起著很大作用。
研究證明,在催眠狀態(tài)下暗示身體處于不同狀態(tài),代謝率就出現(xiàn)相應 的變化,如催眠暗示正在從事重體力勞動時,代謝率可上升 25%。應用自體 發(fā)生訓練法進行自我催眠,心身高度放松后,代謝率比平時的安靜狀態(tài)降低 15%—20%。因此,運用心理技術來控制疾病、開發(fā)人的潛能是有效的。
對于人的精神心理活動,中國古人有很深入的研究,中醫(yī)很早就研究 “七情”:喜、怒、憂、思、悲、恐、驚。認為情志不調或惡性心理狀態(tài)可 致人疾病,而良性的心理狀態(tài)或思想意識活動可以促進人體健康。中國佛 教唯識宗有“八識”理論。八識具體包括眼識、耳識、鼻識、舌識、身識、 意識、末那識和阿賴耶識。“前五識”分別相當于視覺、聽覺、嗅覺、味覺 和觸覺。第六識“意識”,含義近乎我們今天通常所說的意識。第七識“末 那識”,相當于潛意識。第八識“阿賴耶識”,是第七識的“所依”“所緣”。 這些精神心理分析包含著一定的科學成分。在入靜和催眠的狀態(tài)下,有助 于人們真正地理解自己、理解世界。
本文摘自邱海洋博士武學著作《中國武學》,轉載請注明出處!